新闻搜索
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热点新闻

玉树地震对大雁塔改“斜”归正影

来源:中国建筑加固改造与病害处理网 浏览:1403次 发布日期: 2010-06-30 17:00

     川汶川大地震曾加速了西安大雁塔的变形,那么今年4月青海玉树发生的7.1级强震,对倾斜多年、目前正在逐年“扶正”的大雁塔有没有影响呢?

日前,记者从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了解到,今年第一次大雁塔变形监测近日即将完成,从目前情况看,初步预计玉树地震对大雁塔影响不大,但需要一个月后,等最终的监测数据出来后,用具体数据说话。
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,我省震感明显,大雁塔在震后也有明显的损伤,塔体内部出现裂缝,塔顶的倾斜量较震前倾斜量增加了0.62毫米,地震对塔体结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坏,但对大雁塔没有造成破坏性的影响,大雁塔每年改“斜”归正的总体趋势未变。
据悉,相关部门1985年开始监测大雁塔变形情况,2006年起,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每年对大雁塔监测两次,每次大约监测20天,4月监测一次,10月监测一次。1996年监测时,大雁塔倾斜最严重,当时大雁塔向西北方向倾斜1米多,达到1010.5毫米。
去年10月的监测数据是大雁塔倾斜的最新数据,当时大雁塔总体向北偏西的方向倾斜,塔身扭转度极小,为0.00063度,可以忽略不计;塔身倾斜量为998.9毫米。相比1996年,大雁塔平均每年改“斜”归正1毫米。“现在正在进行的监测是第49次监测,从监测情况看,玉树地震对大雁塔表层没有太大影响。”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大雁塔变形监测项目负责人宋成林说。
天文测量法用于大雁塔变形监测
担任大雁塔变形监测任务的是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,曾承担过珠穆朗玛峰、南极的测量任务。
1983年,当文物保护单位提出监测大雁塔倾斜量要达到1毫米的精确度,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则采用“微分法”监测,首次把天文测量方法应用于建筑物变形监测。这使大雁塔内部的监测精度达到0.1毫米,外部控制在1毫米以内。
目前,对大雁塔的监测项目包括塔身总体倾斜监测、塔身沉降监测、塔身结构稳定性监测等,为大雁塔建立了全面、系统的“健康档案”。
大雁塔变形监测项目负责人宋成林介绍,监测大雁塔倾斜情况,需要从终南山的太乙宫基岩点开始,那里有块连着山体的巨大岩石,位置相对牢固、稳定;从太乙宫基岩点向北一直测量到小寨旁的省军区,再向西测量到雁塔北路,然后环绕大雁塔进行测量;大雁塔外围共有70余个监测点,长达40多公里,全部需要步行监测;在大雁塔内部,还有168个监测点,平均每层塔有24个。
 
相关资料
大雁塔沉降情况
19856月至去年10月,大雁塔周围约10的近处地面,西、北部下沉量较大,东、南方下沉量较小。20多年来,大雁塔西北方向的地面累积下沉了38.86毫米,东南方地面相对上升了0.57毫米。整体来说,塔体底平面仍属稳定状态,不均匀下沉现象已减缓。

    近十几年,大雁塔管理部门开始加固塔基、塔体,防止雨水渗漏,加固坡道、改良管道等,使塔下地势不均匀沉降开始稳定,塔身倾斜也有稳定迹象。